有“饮食菩萨”之称的四川著名记者车辐老先生在他的《川菜杂谈》中有专文介绍成都的鬼饮食。他说的鬼饮食是指深更半夜直至第二天黎明还在卖的街头小吃,比如当年春熙路一带的椒盐粽子、娃娃花生米,各戏院附近针对看戏女宾的卤鸡翅膀和鸡脑壳,以安乐寺茶铺为据点的烤叶儿粑,学道街东口的邓抄手,书院东街口王鼎新的牛杂碎,造币厂、兵工厂门口的棒棒糕以及沿街叫卖的卤帽结子、肥肠头头夹锅盔、马蹄糕、酒米粑等。
北京东直门内有条簋街。簋是古代的一种食器和礼器。因为这里总是营业到深夜,远看起来似有鬼影幢幢,所以被人理解成同音的“鬼街”。另一种说法是先有“鬼街”之名,后来政府觉得叫鬼不雅,所以把这条街更名为“簋街”。这条街在北京名气很大,喜欢夜生活的北京人很少没去过。
广义上说,和西方的圣诞、中国的庙会有关的饮食都属于鬼饮食的范围。夜宵应该也在鬼饮食的范畴。香港人把夜宵叫消夜,加食以消永夜。很多香港人在大陆人面前自我感觉良好,但我羡慕的主要是他们有滋有味、丰俭由人的食铺和严格的食品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