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的研究已经指出,神策军的数量自德宗贞元以后便呈现出逐渐膨胀的趋势,德宗末年达到十五万,宪宗时代当不低于这个数字,而到武宗时可能已达到二十万左右。[106]不过这其中,畿外、畿内、在城神策人数之间的比例如何,我们无法得到明确答案。但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就是三者的数量在贞元时代后都应该有明显的增加。畿外神策的扩展从上文对《续通典》军镇的分析中已可看出,它们也成为畿外神策数量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在这里,我则要指出畿外神策数量增长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这就是“遥隶”神策的大规模发展。
所谓遥隶神策,指本非禁旅的边上诸军为获取禀赐厚于边军的神策军待遇,往往诡辞请托,要求遥隶神策军,其实是“不离旧所,唯改虚名”[107]而已。边军遥隶神策的情形出现在贞元时代,并在此后继续发展。新书《兵志》和《资治通鉴》都认为,贞元中后期神策军总人数能飙涨至十五万,主要就是拜遥隶所赐。[108]边军因遥隶神策而内统于宦官,无疑增强了唐廷对边军的控制,故为唐廷所乐见。但其所导致的政府财匮、边地力分、号令不一而难求有效打击吐蕃的弊病,也已由学者指出。[109]不过我在这里想指出的是,这种遥隶神策能否真正听命于唐室,或者说,唐廷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就真能控制它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