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强大后援,武元甲相信越军有能力拔除奠边府法军“空陆基地”。中国顾问团的见解又使这一决心得到加强。从1953年11月25日开始,亦即法军向奠边府大规模空运军队及供应物资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各路越军,也以昼夜强行军160里的惊人速度,穿越丛林,向奠边府进发,与法军飞机竞赛。到下一年1月中旬,5万越军精锐部队抵达战地,四面包围了奠边府。这些部队编成4个步兵师、1个工炮师,拥有包括榴弹炮、重迫击炮、新式高射炮及多管火箭炮在内的数百门火炮以及充足的弹药。在他们背后,还有数万后备部队以及负责运送弹药、粮秣等补给品和伤病员的10万民工。法、越奠边府决战,箭已上弦,一触即发。
亲临奠边府前线指挥的卡斯特里准将比远在西贡的纳瓦尔要现实得多。卡斯特里准将出身于飞行员、马术明星、赛车驾驶员,当过德军俘虏,又设法逃出战俘营,在非洲、意大利重新投入对德作战。这位沙场老手,精力充沛,头脑清楚。他了解奠边府周围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法军的弱点,意识到恶战在即。一到战地,即令各部队抢占奠边府周围各高地,加班加点,迅速筑起一道周长50公里的环形防线,包括两个飞机场以及依托地势构筑的49个据点。这49个据点又分别组成相对独立的8个据点群。每个据点内部皆筑有钢骨水泥浇铸的地下掩体,外部布有带刺铁丝网。各据点火力交叉,互为犄角,从四面八方屏护着奠边府核心阵地。整个环形防线的配备和设计思想类似马其诺防线,堪称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