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经过一处乡村,前面被一辆载木料的大车拦住了进路,只得暂时停着等候。车中客正望桑抱一带秀特的群峰,忽然春痕的爱影,十年来被事业尘埃所掩翳的爱影,忽然重复历历心中,自从那年匆匆被召回国,便不闻春痕消息,如今春色无恙,却不知春痕何往,一时动了人面桃花之感,连久干的眶睫也重复潮润起来。
但他的注意,却半在观察村街的陋况,不整齐的店铺,这里一块铁匠的招牌,那首一张头痛膏的广告,别饶风趣。
一家杂货铺里,走来一位生客,一个西装的胖妇人,她穿着蓝呢的冬服,肘下肩边都已霉烂,头戴褐色的绒帽,同样的破旧,左手抱着一个将近三岁的小孩,右臂套着一篮的杂物——两棵青菜,几枚蛤蜊,一枝蜡烛,几匣火柴,——方才从店里买的。手里还挽着一个四岁模样的女孩,穿得也和她母亲一样不整洁。
那妇人蹒跚着从汽车背后的方向走来,见了这样一辆美丽的车和车里坐着的华服客,不觉停步注目。远远的看了一晌,她索性走近了,紧靠着车门,向逸上下打量,看得逸到烦腻起来,心想世上那有这样臃肿拳曲不识趣的妇人……那妇人突然操英语道:“请饶恕我,先生,但你不是中国人逸君吗?”
他想又逢到了一个看了报上照相崇拜英雄的下级妇女;但他还保留他绅士的态度,微微欠身答道:“正是,夫人,”淡淡说道,漫不经意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