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轻松一笑说:“穷富之别,在乎心也。只要有心,钱财取之何难?”
范蠡在陶邑以经商为业,求取利润。范蠡的经商谋略也是超群的,他采用“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的方法,买贱卖贵,有进有止,遵循“积贮之理”,没用多久就又积聚了巨万资财,成了当地首富。
后来,范蠡又散尽家财,周济贫困的乡党故旧,为此他解释说:“在我看来,经商是一种乐趣,在求取金钱上不该贪得无厌。钱财乃身外之物,不过分看重它才能得到它,此中真谛非守财者所能悟出。它让人受益无穷啊!”
这位“三聚三散”的越王臣可谓是不追名逐利的典范,清代诗人徐公修也曾写诗赞道:“两国甘心抛相印,五湖浪迹泛扁舟。铸金故主空摹象,凤举鸿冥不可留。”范蠡真的是不求利吗?其实不然,范蠡在离开越国之前,写了一封信给越国大夫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述,文种不听范蠡的忠告,后遭越王勾践猜忌,自刎而死。同为越国重臣,一功成身退而生,一身在高位而死。这让我们看出了范蠡的大智慧,即知道如何保全自己,这不也是一种利吗?生命,难道不是人生的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