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植物形态学 植物形态学也是这一时期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从1922年起,张景钺等人便致力于此一领域的研究,对植物形态的发生与形成、实验光线对植物发生与特化的影响,提出了一整套全新的见解,从而成为这一领域的卓越奠基者与研究骨干。
各类植物的具体研究:
蕨类植物方面,主要的成就是秦仁昌编辑出版了《中国蕨类植物图谱》,共4卷,详细阐述了各类蕨的特性,并附有大量的图谱。这是当时蕨类研究的最重要书籍。
藻类植物研究起步较晚,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才有所起色。其中,李良庆的淡水藻研究、曾石奎的海藻研究比较突出,发表的专论达10余篇之多。
菌类植物的各个种类,此期也都展开了研究,戴芳澜、邓叔群等人最有成绩。其范围涉及竹鞘寄生菌、白粉病菌、赤星锈病菌、藻菌、茯苓等各类,而且在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贡献。邓叔群主要研究的是黏菌、纵裂菌、黑彀菌、盤子菌、多孔菌、木耳科菌、多刺菌等类菌。进入30年代以后,菌类研究队伍逐渐壮大,沈其益的半知菌研究、王云章的锈菌研究、贺俊峰、王明德的华北真菌研究、阎贺玉的黑穗病菌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